产品展示
难降解印染废水臭氧氧化处理实验研究*
李海燕[1] 黄群贤2 黄 延3
(1.北京建筑工程学院,北京 100044;2.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,河北 石家庄 050018;3.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,北京 100044)
摘要 在不同条件下对印染废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,并对处理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。结果表明,处理1 L pH为12.0的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气态臭氧质量浓度11.05 g/m3,接触时间120 min,处理后废水原水的色度去除率约90%,COD去除率约30%。废水经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工艺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氧化处理,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,实现达标排放。
关键词 印染废水 难降解 臭氧氧化 处理
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non-degradable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ozone Li Haiyan1,Huang Qunxian2,Huang Yan3 (1.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& Architecture,Beijing 100044;2.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& Technology,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;3.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& Monitoring Center,Beijing 100044)
Abstract: Dyeing wastewater was ozonated at different treatment conditions, and the treatment mechanism was also analyzed.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o treat 1 L wastewater with pH 12.0 were as follows: gaseous ozone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period were 11.05 g/m3 and 120 min respectively. Chroma and COD removal percentage could achieve 90% and 30% respectively when wastewater was treated directly without any pre-treatment. Better ozonation efficiency could be obtained and the effluent would be satisfy the effluent standard if the wastewater was pre-tre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“hydrolytic acidification—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”.
Keywords: Dyeing wastewater Non-degradable Ozone Treatment
随着染料工业的迅速发展,目前在纺织工业中使用的染料已达数万种。PVA浆料、人造丝皂化物以及大量新型助剂的广泛应用,使染料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化合物,再加上印染废水水量大、有机物含量高、色度深、碱性大及水质变化大的特点,增加了其处理难度及处理费用,使印染废水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。因此,有效处理印染废水的技术研究是环保行业一直关注的课题,快速、有效的脱色方法更是研究的重点。
对于印染废水的处理,国内外常用的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。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活性炭吸咐法、絮凝沉降法、化学氧化法、离子交换法和超滤膜过滤法等,对废水色度的去除率较高,但COD去除率较低,且存在处理费用较高、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。因此,国内外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以生物法为主,有时将物化法与之串联,如传统的“物化+生化”工艺,但往往处理效果有限,目前已不适应废水治理及回用的要求,所以,研究开发新的处理技术迫在眉睫。
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的、具有鱼腥味的淡蓝色气体[1],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,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为2.07 V,其氧化能力仅次于氟,在低浓度下也能瞬时完成氧化反应,并且无二次污染[2]。利用臭氧氧化性强、具有脱臭和脱色等特点,可以用作高浓度染料废水的预处理[3],改变难生化降解有机物的结构,消除或减弱它们的毒性,增加其可生化性,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[4],近几年常被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和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。
臭氧与印染废水中有机、无机物的反应极为复杂,它主要通过两条途径,即臭氧的直接反应(D反应)和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(·OH)的间接反应(R反应)[5]。两者相比较D反应速度慢,但有选择性,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反应;·OH虽然反应能力强、速度快,但无选择性,臭氧的无用耗费量大。因此,在臭氧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臭氧反应途径,使臭氧能被有效利用。利用臭氧处理印染废水,就是利用其强氧化能力使染料分子发色基团中的不饱和键断裂,生成分子质量小且无色的有机酸、醛等,从而达到脱色和降解有机物的目的。
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臭氧气态浓度、接触时间、pH条件下,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原水及经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处理后的出水效果,并对处理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。
1 实验方法
废水水样取自石家庄某印染厂污水处理站调节池,印染废水呈蓝黑色,有异味,原水的pH为12.0,色度为400倍左右,COD为1 680 mg/L。
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流程及装置如图1所示。
图1 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实验装置及流程示意图
臭氧由YKY臭氧发生器(北京某公司,CF-G-1-2型)发生。臭氧气体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,通过微孔布气装置使臭氧以微小气泡形式与印染废水充分接触。臭氧气体在反应器内湍动,调节流量计控制臭氧流量为0.05 m3/h,未被利用的尾气扩散到反应器顶部排出。污水从反应器顶部由泵打入,于氧化反应不同时间点定时从取样口取样分析色度、COD、pH等指标。并对不同臭氧接触时间、不同臭氧投加浓度、不同废水初始pH等条件下的处理进行研究。
气态臭氧浓度测定方法:调节实验装置至所需处理状态,向装有一定体积KI溶液(质量分数为20%)的吸收装置中通入一定时间臭氧,取5 mL被臭氧氧化的KI水样于250 mL碘量瓶中,依次加入100 mL水,3滴3%的钼酸铵溶液,5 mL 1∶5(体积比)的H2SO4,摇匀、避光,静置5 min,用K2Cr2O7标定过的Na2S2O3滴至淡黄色,再加10滴1%淀粉溶液,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。
利用下式计算一定时间内发生臭氧的质量,再除以臭氧的体积即为臭氧的气态浓度:
m=[(V1 × N1) × (1/2)] × 48 × (V/5) = 0.0469 × V1 × V
式中:m为臭氧质量,mg;V1为消耗的Na2S2O3体积,mL,N1为Na2S2O3摩尔浓度,moL/L;V为臭氧吸收装置中KI溶液体积,mL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气态臭氧发生浓度的影响
废水pH为12.0,处理废水体积1 L,分别在不同臭氧气态发生浓度下进行处理。结果见图2、图3和图4。
从图2、图3和图4中不难看出,气态臭氧浓度的增加缩短了达到废水有效脱色效果的时间,说明臭氧发生浓度增加后,其在印染废水中的浓度也增加了,于是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迅速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。此时主要发生间接反应,废水中的OH-催化臭氧分解,产生的大量强氧化性低选择性的OH·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迅速,将废水中绝大部分有机
图2 3种臭氧质量浓度色度去除率曲线
图3 3种臭氧质量浓度下COD去除率曲线
图4 3种臭氧质量浓度下反应溶液pH变化曲线
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甲醛、丙酮酸、乙酸等,pH也随之逐渐降低至10左右,COD的去除率达到30%。但是,虽然气态臭氧浓度增加了3倍(从11.05 g/m3增加到34.85 g/m3),处理效果改善并不十分有效,因此,考虑到处理成本,选择11.05 g/m3为该印染废水臭氧氧化处理的最佳气态臭氧质量浓度。
2.2 接触反应时间的影响
控制臭氧气态质量浓度为11.05 g/m3,臭氧流量0.05 m3/h,待处理原水pH12.0,在此条件下处理体积为1 L的印染废水原水,考察接触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,结果见表1。
表1 不同接触时间臭氧处理印染废水效果
接触反应 时间/min | 臭氧耗量/(g·m-3) | COD /(mg·L-1) | COD 去除率/% | 色度 /倍 | 脱色率 /% | pH |
0 | 0 | 1 680 | 0 | 400 | 0 | 12.0 |
30 | 276 | 1 433 | 14.7 | 220 | 45 | 11.2 |
60 | 552 | 1 380 | 17.8 | 120 | 70 | 10.7 |
90 | 828 | 1 326 | 21.1 | 100 | 75 | 10.7 |
120 | 1 104 | 1 215 | 27.7 | 50 | 88 | 9.7 |
150 | 1 380 | 1 204 | 28.3 | 40 | 90 | 9.7 |
由表1可知,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及臭氧投加量的增加,COD逐渐降低。处理150 min后,废水的COD由1 680 mg/L降至1 204 mg/L,去除率为28.3%,废水的色度由400倍降至40倍,去除率为90%,此时被处理水几乎变为无色,而且异味被消除,可见臭氧对该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很高,而COD去除率较低,认为在处理过程中,由于臭氧本身的直接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,臭氧只是将印染废水中的某些大分子发色基团破坏,从而改变了这些物质的结构,使之变成小分子物质,而没有最终将其彻底氧化为CO2和H2O,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。处理120 min后即臭氧消耗量为1 104 g/m3时,色度去除率为88%,COD去除率为27.7%,与处理150 min后的效果相比相差不大,考虑到运行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,本研究选择反应120 min为最佳处理接触时间。
图5显示了臭氧消耗量与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。可以看出,随着臭氧消耗量的不断增加,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增加,但去除率增加趋势却逐渐减低。这主要是由于反应
图5 臭氧消耗量与去除率的关系
初期废水中的OH-浓度高,臭氧主要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、除味和有机物的初步氧化,臭氧消耗量小,反应速度快,此时间接反应起主要作用。随着臭氧消耗量的增加,臭氧氧化了废水中绝大部分有机物,水中不饱和物的不饱和键断裂水解后,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[6]。而有机羧酸则是一种极难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的物质,其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累积于溶液中造成反应溶液pH的降低(表1),OH-对臭氧的催化分解速度降低,·OH的产生量也减少,反应速度变慢,此时直接反应又起主要作用,但此时的直接反应对水中剩余污染物的氧化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了,所以氧化效率逐渐降低。
2.3 废水初始pH的影响
将废水分为2组,pH分别为12.0(原水pH)和9.0,在105 V臭氧发生电压下(臭氧气态质量浓度为11.05 g/m3)进行平行对比实验,直到被处理废水无色。实验结果见表2。
表2 废水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
pH | 9.0 | 12.0 |
废水脱色时间/min | 230 | 200 |
脱色前色度/倍 | 400 | 400 |
脱色后色度/倍 | 10 | 10 |
由表2可以看出,pH为12时达到出水色度10倍的时间稍短一点,废水的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。在实际运行时,可以直接利用废水的强碱性进行脱色,因此,在此研究中,选择不调节废水的pH即在原水pH条件下直接进行臭氧氧化处理。
2.4 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预处理后出水的臭氧氧化处理
由于用臭氧进行此印染废水的脱色费用较高,考虑到实际运行,研究中将印染废水先进行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预处理。经预处理后,大部分难降解有机物(包括有机染料、助剂等)可以进行分解转化,出水再经臭氧氧化处理难度就会降低,也可大大节省臭氧的用量。
水解酸化即利用厌氧工艺的前两段。在水解阶段,固体物质转化为溶解性物质,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,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容易生物降解物质。在酸化阶段,有机物降解为各种有机酸,水解和产酸进行较快。本研究在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之前,进行水解酸化处理,以便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水质适应能力强的特点,承受一部分的冲击负荷,减轻对后续好氧处理的影响,并利用产酸菌的生物酶将不易被好氧微生物所降解的染料、表面活性剂等大分子物质断链,使固体物质转化为溶解性物质,成为各种易于被降解的有机酸,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,提高好氧处理阶段的效果。这种小分子有机物在后续的好氧反应器中进一步被好氧菌利用,分解成无机小分子物质,如CO2、H2O、NH3等,或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原生质,最终实现染料的降解[7]。
经过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生化处理后的印染废水(水pH为8.9)再用臭氧进行脱色,臭氧发生电压为105 V,对应的臭氧气态质量浓度为11.05 g/m3,结果见表3。氧化15 min后色度去除率为93%,性状无色无味,可实现达标排放。生化处理使所需要的臭氧废水脱色时间明显缩短。
表3 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处理后出水的臭氧氧化处理效果
臭氧接触 | 色度/倍 (稀释法) | 色度 去除率% | COD /(mg·L-1) | COD 去除率/% | pH变化 |
0 | 150 | 0 | 122 | 0 | 8.9 |
5 | 60 | 60 | 116 | 4.9 | 9.0 |
10 | 20 | 87 | 100 | 18.0 | 8.9 |
15 | 10 | 93 | 100 | 18.0 | 8.9 |
因此,该印染废水如先采用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工艺进行生物预处理,出水再经臭氧氧化,不仅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,也可节省臭氧用量,降低处理成本,提高了经济可行性。
3 结 论
(1) 单独使用臭氧直接对原废水(废水体积:1 L,pH12.0)进行处理时的适宜处理条件为:臭氧发生电压105 V (即臭氧气态质量浓度11.05 g/m3),接触时间为120 min。
(2) 臭氧浓度越高,处理废水所需的时间越短,效果越明显。
(3) 用臭氧处理印染废水时,可以考虑将臭氧氧化工艺放到生化预处理之后,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废水进行脱色,而且可以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,并可达标排放。
(4) 利用臭氧处理印染废水,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明显,通入臭氧120 min时,对原水色度去除率为90%左右,COD去除率为30%左右;经“水解酸化+生物接触氧化”预处理后的出水再与臭氧进行接触反应,通入臭氧15 min后的色度去除率就可达93%,COD去除率为18%。
参考文献
[1] 胡相红.值得推荐的一种消毒、漂白剂-臭氧[J].四川环境,2001,20(3):67-69.
[2] BELTRAN-HEREDIA J,TORREGROSA J,DOMINGUEZJ R,et al.Kinetic soft here action between ozone and phenolic acids present in argo-industrial wastewaters[J].WatRes,2001,35(4):1077-1080.
[3] 费庆志,许芝.臭氧氧化降解含染料废水的研究[J].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,2003,4(6):24-27.
[4] 白希尧.臭氧的发生及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[J].中国环境科学,1992,12(6):466-468.
[5] 高蓉菁,夏明芳,尹协东,等.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[J].污染防治技术,2003,16(4):68-70.
[6] 王羽熠,傅振红,屠明.新型臭氧发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[J].环境保护,1999(10):16-17.
[7] 彭跃莲,韩燕劭,李建中,等.生物技术在印染和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[J].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,1997,5(3):57-64.
责任编辑:赵 多 (收到修改稿日期:2006-06-27)
©版权所有 《环境污染与防治》杂志社
第一作者:李海燕,女,1975年生,博士,讲师,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
*北京市可持续水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学术创新团队项目(BJE10016200611);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(No.1004014);石家庄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重点项目(No.05719026A)。[1]